微流控技术有望十年内得到普遍应用
我国在微全分析领域的发展状况
我国近年来在微全分析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发表的文章数量已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这样的学术成绩在我国其它研究领域是非常罕见的。复旦大学杨芃原教授指出,虽然我国在中上等水平的文章中已具备很强的竞争实力,但还是缺乏一些顶尖级的研究成果,如在《Nature》、《Science》等一些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数量还很不够,这也是我国研究工作者今后努力的方向。
科学研究促进了仪器的研制与产业化。1999年9月,首台微流控芯片商品化分析仪器Agilent 2100 Bioanalyser投放市场,用于核酸及蛋白质分析。随着微流控技术的基础研究和技术研究越来越深入,使得整体技术发展速度快,目前全世界有上百家生产微流控器件和设备的仪器公司,产品可应用于检测人体血液中血糖、一氧化氮浓度;针对肥胖病人检测脂类浓度以及病毒检测等。
微流控技术有望十年内得到普遍应用
MEMS技术从80年代初期发展到现在,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有大量仪器产品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目前采用MEMS技术开发的各种分析仪器,大多数基于纯物理反应机理,如半导体逻辑电路的生产制造,其稳定性较高,应用较为方便。化学传感器(如微流控芯片和微阵列芯片)则基于化学反应机理,相对物理原理器件的检测重复性还要差一些,这也是制约微流控技术发展的首要问题,所以科学家应首先解决微流控化学反应的可靠性问题。
杨教授指出,采用微流控技术能够生产出一些常规难以生产的化学物质,如有些物质在常规条件下无法反应,但在微流控芯片上可以通过适当的途径实现,并且得到较高的产率。
微流控技术涉及到电子学、机械、化学和物理等多门学科,在应用方面还涉及到生物医学领域,所以需要更多的生物学家和临床医学家参与进来,才能使微流控技术更好地应用于生物医学等领域。从广义上来说,多方位合作和多学科交叉是非常必要的。杨教授预测在未来的十年时间里,微流控技术将会进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例如今后我们在家里利用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家用设备便能检测血液中所有的指标(包括62个),无需再去医院,检测结果也可通过网络传递给医生,将节约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标签:   微全分析 微流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