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也可以“小清新”
5月3日,一则科学新闻风靡网络——来自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和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猜拳的制胜策略。他们招募了360名学生,随机配对玩300轮石头剪刀布游戏,发现赢家习惯于保持现状、输家倾向于作出改变。掌握了这个规律,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出招。这项研究结果一经媒体报道,却引来一大片冷嘲热讽,甚至是指责之声,纵观网友留言,大部分人认为,这一研究小组不应当研究这么无厘头的问题,理由是这项研究根本没有任何价值、“没有用”,甚至有人直接说,这是在“浪费国家科研经费,涉嫌学术腐败”。
且不提该研究背后的科学态度——英文报告长达20多页,其中包含多种数理模型,旨在研究“求胜心理”和博弈理论中“混合战略纳什均衡”战术,单从“猜拳”这一研究对象来说,如果说研究“猜拳”是在“浪费科研经费”的话,那么全球许多科学家都在“浪费科研经费”,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例如,有研究如何对动画片里的恐龙作分类的,有研究为什么面包片总是涂了黄油的那一面落地的,有研究鸵鸟如何向人类求偶的,还有研究憋尿如何影响决策能力的……这些研究也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科学奖项——“搞笑诺贝尔奖”。
在中国,与“搞笑诺贝尔奖”相似的“菠萝科学奖”则同样每年都表彰诸如果蝇的择偶偏好、鼻涕收集器、数钱可以减轻疼痛等科学领域内“好笑而严肃”的研究成果。诚然,这些“无厘头”的研究成果目前甚至永远不会产生经济效益,也不会让人觉得“有用”,但不能忘记,科学的本意,是在于满足人类天性中的那份好奇心,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了解世界,最终拥有知识、正义和心灵自由,而其对于社会发展的贡献则仅仅是一个副产品。
如果过于注重一项科学研究“有用”与否,将科学“功利化”,视之为一个“有用的”、用来实现功利目的的手段,结果却可能缘木求鱼。毕竟,在探索茫茫的未知领域过程中,谁也不知道什么是有用,哪个方向是正确的,而引领人类前进的,只能是“好奇心”。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是,在法拉第演示他的圆盘发电机时,一位妇人曾问道:“这东西有什么作用呢?”法拉第答道:“夫人,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有什么作用呢?”但很快,因为发电机的发明,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人类文明发生了质的飞跃。可以设想,如果当初法拉第因为“没有用”而终止研究,人类的今天会是怎样。
所以,我们固然需要如何探索太空、治疗疾病或者治理环境等“高大上”“有用的”研究,但同样离不开“猜拳”等“无厘头”“无用的”“小清新”研究,因为或许后者能更好地保留人类最纯真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兴趣,也或许离单纯的科学更近一些。
标签:  科学研究 小清新
- 上一条潜伏性结核病的终结者?
- 下一条血液测试:智能手机也能玩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