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资讯 > 行业咨讯

近日,林柄承教授应邀到东南大学交流

微流控技术

林柄承,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90年代致力于毛细管电泳研究,毛细管电泳是分析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作为主流测序技术已对人类基因组工程的提前完成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并被视为当前正在迅速发展的微全分析系统(又称芯片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9年起开始生命科学中的芯片毛细管电泳研究。迄今为止已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1992年后发表关于毛细管电泳的论文130余篇(约50%在国外刊物发表,被SCI收录),曾出版《毛细管电泳导论》、《高效液相色谱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等著作5部,申请专利6项,获中科院自然科学奖、辽宁省科技进步奖3项。

他曾为德国洪堡基金(AvH)研究员(1987-1988、1994)。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VUB)访问学者(1989)。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研究员(1999)。1992-2000年先后受聘为香港大学生化系、德国Tübingen大学、香港大学化学系、美国Truman州立大学、香港大学儿科系访问教授;大连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兼职教授。曾任第一、二、三、四届全国毛细管电泳会(1993、1995、1998、2000)和第一、二、三届亚太毛细管电泳会(1996、1998、2000)主席或主席之一。曾应邀在近20次国际会议作大会邀请报告,在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所大学或研究机构、国内的北大等50余所大学或研究机构讲课或作学术报告。

3月22日上午,林柄承教授应邀到东南大学交流并给东南大学师生做了有关微流控芯片相关的报告——《微流控芯片概要及近期进展》。

在此次报告过程中,林教授首先介绍了微流控芯片材料的广泛应用前景和重要意义,利用自己已有的研究成果使微流控芯片的概念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微流控作为目前为止新发展的方向,林教授悉心讲述了他在研究过程中的经历心得,教导同学们在科研过程中要认真学习掌握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要敢于尝试研究新型科研方向,要培养自己吃苦耐劳、勤于专研的精神。

在介绍完微流控芯片的发展大方向后,林教授开始讲述其在血液流动中的应用。微流控芯片在临床前上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临床药物的作用效果,减少了临床事故的发生。在微流控芯片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微流控芯片已经衍生出微流控细胞芯片、仿生组织、仿生器官进而形成较为成熟的微流控芯片仿生实验室,实现了实际的问题物理化,物理模型数学化到物理模型数值化。

最后,林教授以肾小球病理为例,总结了单一器官芯片模型的构建流程,以人体机体消化、吸收、排泄为例总结了多器官叠加模型的构建流程。



标签:   微流控 微流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