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的基本配置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培养基中均需含有微生物所必须的能源、碳源、氮源、矿质元素、水和生长因素,但不同营养类型、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营养元素的要求又有很大差异。培养基还需具有适宜的pH值、一定的缓冲能力、一定的氧化还原电位及合适的渗透压。
以下为培养基的配置的常规方法,如配方中有特殊规定或要求,以配方为依据。
1. 根据配方,计算各种营养成分用量。一般可用电子天平称量,遵循由含量低到含量高的称量原则。针对含量少的成分,可按比例配成高浓度溶液,再按所需量用移液管吸取。将称好的成分放入相应玻璃容器中。
2. 加入所需量的水(建议使用纯化水),加热使其完全溶解。液体培养基建议使用。
3. 若配制固体培养基,则称取1.2~2.0%的琼脂放进已称量好的培养基中,继续加热至琼脂全部溶解。加热中随时搅拌,防止溢出或糊底。烧糊的培养基营养物质破坏,并产生有毒物质,不宜再用。
4. 待培养基稍冷却后,按配方要求调整pH值。用10%NaOH溶液(或10%HCl溶液)调整所配培养基的pH。加碱(或酸)溶液时,应边滴加边搅拌,直至最后调至要求的pH值。
5. 配好的培养基,根据需要趁热分装至试管或锥形瓶中。装瓶量一般为瓶容量的1/3~1/2;装试管一般为试管高度的1/5~1/4,以免灭菌时培养基上溢。
6. 用胶塞塞住管口或瓶口。胶塞既有利于通气,又有滤菌作用,故松紧、大小应适当,以免使用时影响操作。
7. 应按培养基配方中规定的条件及时进行灭菌。普通培养基采用121℃、15min高压湿热灭菌法,以保证灭菌效果和不损伤培养基的有效成份。
8. 灭菌后取出的固体培养基,根据需要可将试管立即斜放,冷凝后即成斜面培养基,斜面长度一般以不超过试管长度的1/2为宜;半固体培养基灭菌后,垂直冷凝成半固体深层琼脂。锥形瓶中的培养基,冷却到45~50℃,倒进无菌培养皿中,冷凝后即制成平板培养基,可用于菌种的分离、鉴定等。液体培养基冷却后可直接根据需要接进菌种。
标签:  培养基 基本配置 实验室仪器
- 上一条MEMS多传感器自动化测试系统的特点
- 下一条盐雾试验箱的安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