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中的电极掩膜版的制备工艺
在微流控芯片的制造过程中,掩膜版(Photomask)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也被称为光罩、光掩膜或光刻掩膜版,是微电子制造过程中的图形转移工具或母版。掩膜版承载了电子电路的核心技术参数,通过光刻过程,将掩膜版上的设计图形转移到光刻胶上,再经过刻蚀,将图形刻到衬底上,从而实现图形到硅片的转移。
掩膜版的类型
掩膜版通常由基板和遮光膜组成,其中基板衬底在透光性及稳定性等方面性能要求较高。石英玻璃由于其化学性能稳定、光学透过率高、热膨胀系数低,近年来已成为制备掩膜版的主流原材料。遮光膜分为硬质遮光膜和乳胶遮光膜,其中硬质遮光膜材料主要包括铬、硅、硅化钼、氧化铁等。在各类硬质遮光膜中,由于铬材料强度高、可形成细微图形,因此铬膜成为硬质遮光膜的主流。
掩膜版的制备工艺
掩膜版的制造工艺复杂,加工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CAM图档处理:这是掩膜版制造的第一步,涉及到将设计好的图形转换为可用于光刻机的数字格式。
光阻涂布:在掩膜基板上涂上一层光刻胶,这层光刻胶将在后续的光刻步骤中起到关键作用。
光刻:使用光刻机将设计图形精确地刻写在掩膜版上。
显影:通过化学反应去除未曝光的光刻胶,留下设计图形。
蚀刻: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去除未被光刻胶保护的部分,形成所需的图案。
脱膜:去除剩余的光刻胶。
清洗:彻底清洗掩膜版,去除所有残留物。
宏观检查:对掩膜版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没有明显的缺陷。
自动光学检查:使用自动光学检测设备检测掩膜版制造过程产生的缺陷,如产品表面缺陷、线条断线、线条短接等。
精度测量:测量掩膜版的关键尺寸(CD,Crital Dimension)和套刻精度(Overlay)等关键参数。
缺陷处理:对检测到的缺陷进行修复。
贴光学膜:在掩膜版上贴上光学膜,以提高其性能。
微流控芯片中的应用
在微流控芯片的制造中,掩膜版的精度直接影响到芯片的质量。菲林掩膜版和铬版掩膜是两种常用的掩膜版,它们在材质、制作工艺、精度及应用场景等方面有所不同。菲林掩膜版成本相对较低,制作周期短,适合中低精度要求的微流控芯片制作。而铬版掩膜则制作工艺更为复杂,适合高精度要求的微流控芯片制作。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网络 以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为宗旨。转载仅供参考学习及传递有用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删除。
标签:   微流控掩膜版
- 上一条没有了
- 下一条微流控芯片中流速的控制方法